12
2025-07

从"十四五规划"的成绩单看招商引资动向

 发布时间:2025-07-12


近日,“十四五”规划成绩单重磅出炉,各项数据十分亮眼,更是创下数个“第一”。从规划的实施成效来看,中国招商引资的战略重心已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全局,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绿色转型为导向、区域协同为支撑的立体化布局。这一过程中,政策工具创新、产业链精准招商、外资开放深化等成为关键抓手,既体现了规划目标的落地成效,也折射出今后招商引资的深层逻辑。


2502121.jpg
01.png


创新驱动:量变到质变

“十四五” 期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从 2020 年的 2.4% 提升至 2024 年的 2.68%,科技创新成为招商引资的核心引擎。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明确 “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的导向,截至 2024 年底,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已超 10 万亿元,重点布局半导体、人工智能、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这种资本杠杆效应通过垂直型产业基金的专业化运作,形成了 “政府引导 — 社会参与 — 市场主导” 的创新资本生态。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2024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 77%,这种 “技术深耕” 策略正成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的关键。国家高新区数量预计在 “十四五” 末达到 220 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 2020 年的 10.1 万家增至 30 万家,形成了 “研发 — 转化 — 产业化” 的完整创新链条。值得关注的是,2024 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备案抽查率提升至 16.52%,反映出政策层面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严格把控,这种 “量质并重” 的发展模式正重塑招商引资的底层逻辑。


2507042.jpg
02.png


绿色转型

面对 “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3.5%” 的约束性目标,国家通过政策工具创新推动绿色投资加速落地。2025 年新能源新增装机预计突破 5 亿千瓦,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 “沙戈荒” 新能源基地建设、绿电交易机制完善等政策组合拳的推动。安徽省能源集团上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 736 万千瓦,较 “十三五” 末增长 29 倍,研发投入强度达 2.82%,展现出传统能源企业向绿色转型的典型路径。

在政策倒逼下,绿色产业链招商呈现显著特征:一是 “链主” 企业牵引效应凸显;二是区域差异化定位加速形成,东部沿海聚焦氢能装备研发,中西部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光伏制造,东北探索风电整机产业链。这种 “全国一盘棋” 的布局,既响应了 “双碳” 目标,也为地方招商引资提供了清晰的产业图谱。


2507105.jpg
03.png


区域协同

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战略的深化,正在重塑招商引资的空间逻辑。京津冀通过 “链上招商” 模式,围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 6 条产业链开展跨区域对接,2025 年廊坊经洽会上推出 85 个重点招商项目,推动 “北京研发 — 河北转化” 的协作机制。上海金山区引入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和乐高乐园,通过 “三级服务专班” 实现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两个月,其 “全流程服务闭环” 经验成为区域招商标杆。

在中西部,合肥、成都等地通过 “飞地经济”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合肥依托 “科大硅谷” 吸引长三角科创资源,孵化出讯飞医疗等独角兽企业;成都与上海共建离岸创新中心,推动 “外地研发 — 本地转化” 的跨区域协作。这种 “东部攻坚、中部转化、西部配套” 的梯度分工,既缓解了东部土地、能耗约束,又为中西部培育了新质生产力。


2507034.jpg
04.png


外资开放

“十四五” 期间,国家持续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开放力度加大。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 年制造业和服务业引资实现 “双增长”,外资大项目支撑作用显著。北京赛诺菲胰岛素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印证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其中,赛诺菲 10 亿欧元的投资是跨国药企首次在华布局生物制剂原料药生产,标志着外资从 “组装加工” 向 “核心技术本土化” 升级。

制度型开放成为吸引外资的关键。海南自贸港实施 “零关税” 清单,上海自贸区试点跨境数据流动,这些政策创新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为外资提供了更稳定的预期。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通过 “服务包” 机制精准解决外资诉求,加速企业研发进程。2025 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明确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这种从 “要素开放” 到 “规则开放” 的转变,正在重塑我国与全球产业链的连接方式。


2507121.jpg

05.png


数据背后的挑战

尽管 “十四五” 规划整体进展符合预期,但单位 GDP 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等 4 项指标仍滞后。这提示招商引资需在以下领域强化发力:一是针对高耗能行业,通过绿色金融工具引导投资向能效改造、循环经济倾斜,;二是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中西部可依托风光资源优势引入 “新能源 + 储能” 项目,东部则需严控 “两高” 项目增量;三是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碳价信号引导资本流向低碳领域。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需警惕同质化竞争的风险。部分省份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出现投资 “扎堆”,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对此,绿天使认为需建立跨区域产业协同机制,明确各地差异化定位,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政策工具创新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国家招商引资正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跃升” 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507122.jpg


“十四五” 规划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施工图”,更是招商引资的 “风向标”。从创新驱动到绿色转型,从区域协同到外资开放,这些动向既回应了国家战略需求,也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清晰的投资指引。

未来,绿天使将以自身在产业服务与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为依托,紧跟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深化,在招商引资方面更注重 “质效并重”,聚焦科技创新前沿领域与绿色低碳产业,精准对接产业链核心环节与关键资源,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1.jpg


绿天使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服务战略新兴领域,为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产业升级服务的机构。以孵化基地为支点,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为创业者打造一个环境优良的创业生态圈。绿天使集团目前已运营20个创业园区和26个产业园区,成立3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孵化企业3000余家,已投资企业近70余家。通过在相关领域不断深耕,绿天使集团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的特色运营模式,打造链条式、专业化、行业集聚的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升级,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相关行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助力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形成生态共享的产业集群。





热点新闻


关于绿天使 / 产业集群 / 孵化基地 / 产业服务 / 产业投资 / 服务项目 / 服务流程 / 新闻资讯 / 产业链平台 /

绿天使集团——专注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平台。

绿天使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400-101-1280    备案号:鲁ICP备19060618号-1   网站建设:大精灵网站建设   

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
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