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5-08

【第六十九期】国债、政府性基金如何支撑经济稳健前行?

 发布时间:2025-08-15


2025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总额达 1.3 万亿元,覆盖 20 年、30 年甚至 50 年期限,重点投向国家重大战略安全领域(两重) 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设备更新(两新) 等民生升级工程。与此同时,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自2025 年 8 月 8 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优化债券市场税制环境。

在国家经济运行过程中,国债和政府性基金作为财政收入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稳定、资源配置优化、社会福利增进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协同互补,共同构成财政政策工具箱的核心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

01.png

国债:国家信用背书的债务工具

国债作为中央政府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债务工具,主要通过市场融资(向机构、个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其核心作用体现在宏观经济总量调控与逆周期调节上:

1
弥补财政赤字与扩大支出能力

当税收等常规财政收入不足以覆盖政府支出时,如公共服务、基建投资、民生保障等,国债是最直接的融资补充渠道。通过发行国债,政府能够维持必要的支出强度,避免公共服务中断或投资停滞对经济造成冲击。

2
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工具

扩张性调控:在经济下行或需求不足时,如疫情冲击、通缩压力,大规模发行国债可扩大政府投资和消费支出,通过乘数效应刺激总需求回升。

流动性管理: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核心标的。央行通过买卖国债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买入国债投放货币压低利率,缓解融资成本压力;卖出国债回笼货币抑制过热通胀,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国债收益率曲线更成为市场无风险定价基准和宏观政策信号传导中枢。

3
引导社会资金配置与投资结构优化

国债以其 “金边债券” 的最高信用等级(几乎零违约风险)和税收优惠吸引保守型资金流入,为政府长期项目提供稳定融资来源。同时,通过利率引导效应影响金融市场资金流向 —— 国债利率变动间接影响企业债、贷款等融资成本,优化社会整体投资结构,例如超长期国债对重大战略项目的支持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建产业链投资。

4
历史演进

我国国债经历了从 “折实公债”到市场化发行的转变。近年来,特别国债成为焦点:如 1998 年补充银行资本金、2007 年组建中投公司、2020 年抗疫救灾,以及 2024 年起连续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10 年以上),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安全领域建设,强化中央财政的定向调控能力。

2507042.jpg
02.png

政府性基金:专款专用的财政蓄水池

政府性基金是各级政府依法设立的具有专项用途的非税收入池(如土地出让金、铁路建设基金、彩票公益金等),核心特征是专款专用、以收定支、独立预算管理,主要用于解决特定领域的结构性资金需求:

1
定向支持关键领域公共服务

每类基金对应特定公共事业,确保资金精准灌溉财政预算难以覆盖或不宜通过税收 / 国债融资的领域:

中央层面:民航发展基金支撑机场基础设施升级;农网还贷资金保障农村电网改造;彩票公益金投向养老、体育等社会福利事业;

地方层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最大基金来源)主导城市基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强化市政功能;教育附加费补充地方教育投入缺口。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后续维护等跨区域大型项目依赖中央政府性基金统筹资金,避免挤占一般公共预算资源或加重整体债务压力。

2
减轻财政赤字压力与隔离项目风险

基金收入(如土地出让、资源收费)不纳入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统计,替代税收或国债为特定项目融资,优化财政结构:

当土地出让收入波动影响地方基金池时,中央通过专项债注入流动性缓解基建资金链压力;

专项收费形成的基金池与项目直接挂钩(如铁路基金对应铁路还贷),避免债务风险蔓延至整体财政体系,提升特定领域的风险管控能力。

3
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福利

需求驱动供给:基金收入基于受益原则征收,如机场旅客付费支持民航发展,避免 “一刀切” 征税,符合成本收益匹配原则;

民生导向支出:彩票公益金、水利建设基金等直接改善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民生短板,增强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

经济外部性内部化:如环保类基金内化污染治理成本,引导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
监管强化与动态优化趋势

全国基金数量经清理整顿精简至约 20 项聚焦核心领域,实行中央一级审批严格管控征收、使用全流程,防止挪用滥用。近年土地财政转型推动基金向精细化管理升级 —— 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联动地方专项债弥补土地出让波动缺口,同时探索基金与市场化融资结合提升效能。

2508079.jpg

03.png

对经济运行的系统性影响总结

国债和政府性基金作为财政收入调控的核心手段,综合作用贯穿于宏观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福祉等多个维度:

宏观经济稳定:国债逆周期调节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或衰退;基金定向补短板避免公共服务滞后拖累整体增长,两者共同维护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波动。

资源配置优化:国债市场化融资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公共领域;基金专项征收与支出匹配受益群体,减少税收扭曲,提升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与经济外部性内部化水平。

社会福利增进:国债资金支撑民生保障底线;基金直接改善教育、医疗、生态等细分服务可及性,增强公共服务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经济韧性与安全: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国家战略领域(粮食、能源、产业链)安全投入;基金保障关键基础设施抗风险能力,筑牢经济安全根基。

改革与可持续发展:二者动态调整推动财税体制现代化,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财政转型需求,降低债务与收支错配风险。

二者虽性质、管理逻辑迥异,但在财政体系中形成深度协同关系,共同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当前财政改革强化 “全口径统筹” 理念:中央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注入地方基金池弥补土地收入波动,同时探索基金绩效管理、REITs 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使用效益,降低对单一融资工具的依赖,构建高质量可持续财政体系。


2507043.jpg



04.png

如何参与国债与政府性基金相关领域?

普通投资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间接或直接关联这两大工具:

国债投资:

购买渠道:银行柜台(储蓄国债)、证券账户(记账式国债)或国债基金,享受免税或低税优惠。

政府性基金关联领域:

虽无法直接认购基金,但可关注基金支持的行业发展机遇:

基建产业链,如铁路、水利基金推动项目;

公共服务升级,如彩票公益金支持养老、体育设施;

政策驱动型投资,如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投向的 “两重两新” 领域 —— 重大战略、安全、设备更新、以旧换新。

国债灵活补赤字、调总量,政府性基金精准投项目、优结构,共同支撑国家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常态化发行进一步强化中央财政在跨周期调控中的引领作用。

国债与政府性基金,一个是国家信用的 “借条”,一个是公共事业的 “蓄水池”,二者共同构成财政体系的核心支柱:国债以灵活融资和宏观调控见长,政府性基金以精准投入和专项管理取胜。理解二者的运作逻辑,不仅能帮助投资者把握政策红利下的机会,更能增进对国家经济治理复杂性与精妙性的认知 —— 这既是财政工具的理性设计,更是平衡发展、风险与民生的政治经济学艺术。未来,随着财政改革深化,二者将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相互作用,协同推动经济稳健前行。


1.jpg

绿天使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服务战略新兴领域,为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产业升级服务的机构。以孵化基地为支点,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为创业者打造一个环境优良的创业生态圈。绿天使集团目前已运营20个创业园区和26个产业园区,成立3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孵化企业3000余家,已投资企业近70余家。通过在相关领域不断深耕,绿天使集团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的特色运营模式,打造链条式、专业化、行业集聚的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升级,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相关行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助力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形成生态共享的产业集群。





热点新闻


关于绿天使 / 产业集群 / 孵化基地 / 产业服务 / 产业投资 / 服务项目 / 服务流程 / 新闻资讯 / 产业链平台 /

绿天使集团——专注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平台。

绿天使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400-101-1280    备案号:鲁ICP备19060618号-1   网站建设:大精灵网站建设   

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
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