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本市场风云涌动,中国银河证券与中金公司并购重组传闻引发行业震动,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头部券商频频释放整合信号。这场“证券业并购风暴”不仅折射出国资央企优化资源配置、打造行业龙头的战略意图,更揭示了当下经济发展的深层逻辑——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整合,从规模竞争到效率革命。
在这一背景下,招商引资领域也迎来全新变量:“并购招商”正取代传统模式,成为地方政府盘活存量资产、加速产业升级的破局利器。


并购招商成“新宠”?四大核心因素
当前,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资源闲置问题凸显。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既能快速获取技术、市场、人才等核心资源,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契合“去粗取精”的产业升级逻辑。
注册制改革、并购重组融资工具创新(如定向可转债、产业基金参与)降低了并购门槛。地方政府亦出台专项政策,鼓励通过并购引入优质资本,如上海“并购贷款贴息”、苏州“并购风险补偿基金”等。
面对行业竞争加剧,龙头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大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则倾向以“被并购”换取生存空间。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合并后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大智慧换股被湘财股份吸收合并,获得资本支持,实现业务协同与生存转型。
传统“增量招商”成本高、周期长,而并购招商可快速激活本地存量企业,实现“老树发新芽”。苏州实施 “存量激活+链主招引” 计划,对引入外地龙头企业并购本地企业的交易,给予并购金额3%的财政补贴。


颠覆or进化?三大变革
并购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交易,而是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展开。中芯国际并购上海硅产业集团,突破12英寸大硅片“卡脖子”技术,实现28nm以上制程硅片100%国产替代。打通“硅材料-晶圆代工-芯片设计”产业链,减少对日韩供应商依赖。
企业更看重地方政府的并购配套能力:产业基金能否跟投?法务尽调是否高效?人才安置方案是否完善?政府需从“政策优惠提供者”转型为“专业服务集成商”。
并购招商注重盘活存量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降低土地开发依赖。某破产晶圆厂闲置的8英寸半导体生产线被中芯国际以1.2亿元收购设备并改造为成熟制程产线;原厂房转型为半导体材料仓储中心,产能利用率达80%。


政企园如何应对,抢占先机?
地方政府:构建"并购友好型"生态
设立并购专项基金,提供“股权+债权”组合融资
搭建并购信息平台,撮合标的方与投资方精准对接
建立并购“快速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如“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企业:主动拥抱资本化生存
中小企业可提前梳理核心技术、专利等“并购价值点”
龙头企业需制定并购战略地图,关注补链型、技术型标的
借助专业机构(如绿天使集团)设计交易结构,规避风险
产业园:打造"并购赋能中心"
提供并购全流程服务:从标的筛选、估值谈判到投后整合
联合律所、会计所、券商组建“并购服务联盟”
针对被并购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减少整合摩擦
并购招商将走向何方?
未来3-5年,并购招商将呈现三大趋势:
区域分化加剧:拥有专业化服务能力、产业配套完善的地区将成并购高地;
“反向并购”兴起:本土企业通过跨境并购获取技术品牌,反向提升区域吸引力;
ESG导向增强:环保、社会责任等指标成为并购评估关键要素。
并购招商不仅是资本的游戏,更是区域经济重塑竞争力的战略抓手。绿天使集团作为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产业生态服务商,构建了一套完备且高效的 “资源对接 + 落地服务” 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集团广泛且强大的资源网络,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紧密联结,精准匹配需求,为各方提供丰富的项目资源。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涵盖政策解读、项目申报、企业孵化、市场拓展等多个领域的服务,为政府与企业提供全流程、定制化的贴心服务,助力政府与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