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链地域特征十分清晰,长三角聚焦核心零部件(电机、传感器),珠三角主导系统集成(整机制造),京津冀则在 AI 算法领域占据优势。以广东为例,汽车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支撑其在集成环节的先发优势,比亚迪、广汽、小鹏等车企通过复用 60% 的汽车零部件,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长三角的绿的谐波、中大力德等企业在减速器领域突破技术壁垒,北京的百度、地平线则主导 “大脑” 算法研发。
人形机器人的分类比较多,单纯按功能特性来看,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
核心特征是模仿人类步态,能适应非结构化环境。代表产品有波士顿动力 Atlas(跳跃、翻滚)、本田 ASIMO(早期双足标杆)。
核心特征是双足 + 灵巧手协同作业。代表产品有特斯拉 Optimus(22 自由度灵巧手)、宇树 H1(颠锅炒菜)。
减速器(RV/谐波)、伺服电机、丝杠、控制器、传感器(六维力/视觉/触觉)、轴承等
具身智能大模型、运动控制算法、多模态交互系统
轻量化合金、柔性驱动材料、电池技术
(1)关键零部件成本占比
三大核心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合计占比超70%。比如特斯拉Optimus Gen-3成本结构中执行器占32%、电池占25%、传感器占18%。
(2)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程
减速器:绿的谐波国产市场占有率超60%;双环传动成为RV减速器龙头企业。
伺服系统:汇川技术市场占率达28.2%;埃斯顿的工业机器人伺服占据重要地位。
传感器:主要有宇立仪器的六维力传感器、奥比中光的触觉传感器。
整机设计:主要有双足/轮式结构、灵巧手、能源系统等
场景适配:工业协作、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定制化方案
(1)全球百强企业分布
中国占36家(长三角24家、珠三角11家、京津冀3家) ,美国占32家(主导AI算法与核心芯片)
工业领域:汽车产线柔性制造、3C电子精密装配
民生领域:养老陪护、儿童教育、餐饮配送
(1)重点应用领域突破
工业场景:广汽GoMate实现汽车总装线30%岗位替代,单台成本下降40%。
家庭场景:腾讯“小Q”保姆机器人完成10万小时真实家庭场景测试。
特斯拉在灵巧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 22 自由度灵巧手成本降低至 5000 美元,仅为初代 Optimus 的 1/3,有助于推动灵巧手在更多人形机器人产品中的应用,提升机器人在精细操作任务中的表现。
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为人形机器人的能源续航带来了新的希望,预计该技术可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提升至 8 小时,相比现有水平(4 - 6 小时)有显著提升。
数据壁垒:高质量训练数据成本占研发支出的35%,如何高效获取、标注和利用数据成为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策的支持,2025 - 2027 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键发展阶段。量产元年的开启,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 5%。更多企业将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进入各行业应用场景,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绿天使集团作为专注于战略新兴领域的专业化集聚平台,将依托在产业园区运营、企业孵化投资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深厚积淀与丰富经验,持续发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域,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从场地规划、设施配套到企业服务,提供全链条的优质支持,助力人形机器人企业实现高效聚集与协同发展,为构建更加完善、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贡献力量,推动产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