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原为哲里木盟(蒙语意为马鞍肚带),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盟,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盟设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地区。
通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文明三大源头之一的“西辽河文明”核心区域,5000多年前就有“哈民”“南宝力皋吐”先民繁衍生息。是清代孝庄文皇后、近代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故里。是中国安代艺术、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之乡。
通辽,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三角经济区,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城市,国家“一带一路”和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内蒙古距离港口最近的城市、内蒙古辐射东三省最近的城市。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体系完备。中欧班列、内陆港、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园一应俱全,为通达世界、联通八方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内蒙古确定的蒙东地区区域中心城市。
通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是我国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和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通辽周边300公里范围内有2个省会级城市(沈阳市和长春市)。500公里范围内有18个地级城市,有2个港口城市(锦州市和营口市)。
通辽,通达辽阔、风光秀美。境内分布着山地、草原、沙漠、森林、湿地、湖泊等自然形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罕山、地质奇观大青沟、瀚海塔敏査干沙漠、乌旦塔拉原生态枫叶林,彰显四季全生态的壮美辽阔。
区划人口
通辽市辖8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尔沁区、霍林郭勤市、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143个苏木乡镇街道,2561个行政嘎查村社区。全市常住人口283万。
气候环境
境内地质结构稳定,四季分明,寒热适度,年降雨量319.3--456.6毫米,年平均气温1.9-7.8摄氏度。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9天。
水文环境
全市水系由辽河水系、柳河水系、大凌河水系、嫩江水系组成,通辽市境内有西辽河等大小河流201条,
湖泊75个,水库93座。
通辽,资源富集、物产丰富。境内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丰富,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中国东北玉米带,也是世界肉牛黄金养殖带。黄玉米、肉牛、红干椒等绿色产品享誉海内外,肉牛存栏、出栏、牛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粮食产量居内蒙古第一,索有“内蒙古粮仓”“黄牛之乡”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
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供港、供澳活牛基地。
风能资源
风能资源丰富,主导风向稳定,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分布在7-8.5米/秒,风功率密度350-690瓦/平方米。全市风力发电装机规横达646万千瓦。
光热资源
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类型,日照辐射强,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3100小时,年总辐射量在1500-1580千瓦时/平方米。大气透明度高,空气浮尘少,太阳能转化率高。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53万千瓦。
矿产资源。
境内主要有铅锌等有色金属及煤炭、石油、油页岩、麦饭石、石灰岩、叶腊石等矿产52种,矿床和矿点255处。其中,煤炭保有储量119亿吨、石油保有储量1.33亿吨、油页岩保有储量4.6亿吨、高品质天然硅砂资源550亿吨。
通辽,产业集聚、势头强劲。正在着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产业、绿色煤电铝产业、镍循环经济产业、现代能源示范产业、蒙中医药产业,强力推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战略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玉米生物科技产业 通辽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中国东北玉米带,全国24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粮食产量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粮食产量稳定在200亿斤以上,其中玉来产量约占95%左右。淀粉、味精、氨基酸、酒精、黄原胶、土霉素碱等产量在国内均占有一定份额。 下一步,将坚持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向食品药品级高端终端延伸,强化产业配套,推动集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现已形成以梅花生物、玉王生物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小品种氨基酸和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 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 通辽是世界肉牛黄金养殖带,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突破1200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接近400万头,居全国市级城市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供港澳活牛基地。是盛产绿色无公害粮食果蔬的"黄金地带”和生产绿色饲料、优质牛羊肉乳品的优势发展区;200多万头生猪存栏、近700万只肉羊存栏,液体乳年产量近13万吨。 下一步,立足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围绕绿色兴农、科技强农、品牌富农,全力推动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升级,贯通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向全国大市场进军,持续增强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牧产业综合效益。 铝镍硅绿色新材料产业 通辽现有铝后加工规上企业22家,电解铝原料“十四五”期间有望突破400万吨,可以通过铝水直供的模式供应铝后加工企业,每吨产品可降低加工成本约600元,拥有双零铝箔、板带、铝银浆、精铝、铝粉、铝轮毂、各类铝型材及压铸件等120余个种类,被业内专家评价为“中国最适合发展煤电铝产业的地区”。 镍循环产业拥有近400万吨的镍铁合金、硅锰合金、高碳铬铁合金、不锈钢等产能。储量居全国第一的550亿吨高品质天然硅砂是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得天独厚的原料和产业基地。 下一步,立足现有产能基础,推动煤电铝、镍合金产业绿色化改造,以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为目标,推动铝精深加工和镍基循环新材料产业实现新突破,依托硅砂储量大、品质好、易运输等资源优势,推动高端铸造、特种玻璃、新型材料等硅砂产品加快升级,全面提高新材料基地的竞争力。 文化旅游产业 拥有大青沟、孝庄园、三大寺、银沙湾等特色旅游区。现有旅游景区100余家,A级旅游景区24家,其中,4A级景区8家,3A级10家。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被自治区列入全区文化旅游融合精品线路,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自驾路线”之一。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中国蒙餐之都”“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等美誉。 下一步,将深度挖掘西辽河文明和科尔沁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升级大青沟、孝庄园等高A级景区建设,全面打响科尔沁马拉松、科尔沁公路自行车赛、8·18哲里木赛马节、乌丹塔拉枫叶节、霍林郭勒草原婚礼节等科尔沁文化旅游节系列节事活动。同时,依托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蒙医康养、温泉康养等健康服务产业,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休闲城市” 商贸物流产业 通辽为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已建成了开发区、蒙东煤炭、开鲁等综合物流园区。培育出通辽内陆港、蒙王医药、瑞丰、申通、国强等重点物流企业。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辽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将成为通关达海,走向世界的新通道。2023年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下一步,切实提升通辽东北区域物流中心地位和东北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承载功能,创建国家综合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装备产业 通辽在煤炭、铝材、镍基合金、不锈钢、硅砂、能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建材、铝型材、风电、农业机械、汽车零部件等生产设备制造方面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并借助区位交通等优势助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下一步,将重点在农业机械、高速列车厢体、汽车轻量化、精密铸件、汽车零部件、风机制造、不锈钢高端产品、医疗器械、航空航天设备等方面,与行业知名企业友好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绿色生产基地,打造全球最大的陆上风机整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中医院(蒙医药)产业 通辽是蒙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蒙医药文化底蕴深厚,2016年通辽市被中国蒙古学学会命名为“中国蒙医药之都”通辽市现代中医药(蒙医药)全产业链是以中(蒙)药材种植业为一产;以中(蒙)药成药生产为二产;以中(蒙)药流通、中(蒙)医疗康养保健、中医药(蒙医药)向健康旅游保健转化为三产:以国家民委-教育部蒙医药研发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药监局“中药(蒙药) 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为科技支撑,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通辽市现代中医药(蒙医药)产业。 下一步,通辽市现代中医药(蒙医药)全产业将以招商为要,重点围绕“提高通辽市中医药(蒙医药)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影响力”这一主线,全面部署实施优质地产特色中(蒙)药材标准化种植生产提升工程、中(蒙)药加工流通提效工程、蒙医蒙药提质工程、中医药(蒙医药)特色文旅康养服务升级工程、中医药(蒙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以及中医药(蒙医药)产业发展综合支撑工程这六大工程。 通辽,承载配套,设施完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明显、配套设施完善、要素保障充分,是承接项目入驻的有效载体、推进产业发展壮大的主阵地、促进投资兴业的大舞台。 服务配套 全力营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成立了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实行全流程“网上办"和“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金融配套 全市共有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67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保险业金融机构32家,证券业金融机构5家,期货业金融机构1家,具有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4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驻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 人才配套 拥有内蒙古自治区唯--所综合性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建有通辽职业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以及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7所,每年可输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新时代技能型人才6万余人。 科尔沁工业园区 科尔沁工业园区始建于2005年,规划面积48.0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已达到“七通一平”(道路、供水、排水、电、讯、气、暖、土地平整),建有污水处理厂,具备10万吨/日污水处理和3万吨/日中水回用能力。园区重点发展玉米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蓝宝石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 2011年,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荣获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等荣誉。 霍林郭勒工业园区 霍林郭勒工业园区 霍林郭勒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规划总面积48.6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4.3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7.88亿元,已达到“七通一平”(道路、供水、排水、电、讯、气、暖、土地平整)。已形成了“一地四网”电力供应体系(蒙东电网、蒙西电网、园区微电网、蒙东能源“风光火”多能互补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园区重点发展绿色煤电铝、电解铝、铝后加工、煤炭加工及农畜产品加工、化工产业。 2006年,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8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荣获“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自治区煤电冶化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人才改革实验园区”“自治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荣誉。2019年,霍林郭勒园区微电网获批第四批国家增量业务配电改革试点,为进一步打造霍林郭勒电力成本洼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左中旗工业园区 科左中旗工业园区始建于2001年,为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102.6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包括三个产业园区,按照差别定位布局,分为保康产业园区、宝龙山产业园区、花吐古拉产业园区,培育发展工业企业78家。东部的保康产业园区,背靠蒙东,紧邻东北,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产业初现端倪;中部的宝龙山产业园区,交通便捷,承载精细化工项目、绿色氢能项目投资,化工产业蔚然成风;西部的花吐古拉产业园区,力推绿色农畜林产品加工、玉米功能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三个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15亿元,实现了“五通一平”(道路、供水、排水、电、讯、土地平整)。 扎鲁特工业园区 扎鲁特工业园区始建于1997年,规划面积65.7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5.2平方公里,包括扎哈淖尔产业园区、鲁北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8.68亿元,两个园区均已达到“七通一平”(道路、供水、排水、电、讯、气、暖、土地平整)。同时,正在运营的通霍铁路和在建的锡乌铁路及霍白一级公路,均穿经扎哈淖尔产业园区。扎哈淖尔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绿色煤电铝产业;鲁北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 2011年,晋升为市级工业园区;2013年,晋升为自治区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8年,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9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开发区,辖区面积420平方公里,下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受托代管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人口约22万,2022年GDP完成155.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2019年,晋升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面积47.22平方公里,已达到“七通一平”(道路、供水、排水、电、讯、气、暖、土地平整)。其中,北部精细化工集中片区入驻工业企业137户,规模以上企业共34家;中部战略新兴产业片区,建设光电新材料、光伏储能、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九个功能承载区,形成“一区多园”布局,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成为工业产值超百亿的高新产业聚集区;南部商贸物流片区,是通辽市物流物联产业的核心区,有仓储物流集群、专业市场集群、电子商务基地三大功能区,有内陆港、保税物流园区,有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场(拥有铁路专用线18条),具有国铁、地铁双向交汇运输的功能。2021年被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评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上榜物流园区。 绿天使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服务战略新兴领域,为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产业升级服务的机构。以孵化基地为支点,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为创业者打造一个环境优良的创业生态圈。绿天使集团目前已运营18个创业园区和22个产业园区,成立3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孵化企业3000余家,已投资企业近70余家。通过在相关领域不断深耕,绿天使集团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的特色运营模式,打造链条式、专业化、行业集聚的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升级,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相关行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助力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形成生态共享的产业集群。